交易所 jiaoyisuo 分类>>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办公室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
今天(8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介绍临港新片区四周年发展成就及下一步总体考虑等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介绍《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深化拓展特殊经济功能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若干意见》有关内容,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宏韬、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市交通委副主任王晓杰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高水平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始终是新片区最大的红利,开放始终是新片区最重大的使命。四年来,新片区累计形成典型制度创新案例102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48个。洋山特殊综保区能级持续提升,三期扩区成功获批;“中国洋山港”国际船籍港累计登记注册国际航行船舶47艘;在全国首次开展外资班轮沿海捎带业务并实现常态化运作,沿海捎带箱量累计达到3.1万标准箱。一批重大功能平台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正式落地;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完成首单LNG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增强,率先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船到船”加注业务,加注规模累计达到25.8万立方米。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加快推进,实到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占全市比重分别从2020年的2.6%和10.2%提高到2022年的8.6%和15%。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新片区正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先进制造业为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为特色优势的产业发展格局。科技创新方面,集聚起一批高水平实验室、科创平台、特色孵化器及科技创新企业,推动形成贯穿“基础创新-应用创新-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前沿产业方面,着力打造“6+2”前沿产业体系,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年产值已突破2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形成全产业链生态体系,闻泰、格科等重点项目相继投产;滴水湖AI创新港加快建设,宁德时代、中科创达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入驻。长电科技等12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成立9只前沿产业母基金,形成逾3520亿元的产业基金体系。四年来,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超500个,涉及投资额约5630亿元。现代服务业方面,着力发展新兴金融、高端航运服务、数字贸易、技术贸易等新兴服务业,在上海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中先行先试。上海财大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等高水平机构加快建设,迪拜环球港务、汇丰保险经纪等高能级项目相继落地。
三、高品质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新片区着力贯彻“人民城市”理念,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新城,推动城市软硬实力同步提升。全面实施“人才筑巢工程”,加强人才购房、租房等服务保障,四年来,累计引进人才约5.8万人,年均增长128.5%。着力加强教育资源配套,保障人才子女就学需求,推动上中东校高中部、华二附中临港奉贤分校等一批高水平学校开办,四年来,基础教育学校累计新开办19所、新开工35所、新竣工16所。一批高水平医疗、商业、文旅资源相继落地,六院临港院区二期加快建设,浦东医院临港院区即将开工;“低头看书、抬头看湖”的朵云书院成为网红打卡点。同时,持续完善交通体系,16号线提效增能,南汇支线启动建设。
一、更加着力于高水平开放。重点是围绕“更大力度先行先试、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程度促进发展”推动制度创新开放。对照国务院制度型开放方案,在数据跨境流动、跨境离岸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领域率先开展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为国家申请加入CPTPP、DEPA提供新片区的实践经验。发挥好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特殊功能,深化与新加坡、英国、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扩大沿海捎带、“中国洋山港”船籍港创新效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强与浦东引领区开放联动、创新协同。
三、更加着力于产业生态构建。重点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发展。狠抓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元器件的发展,丰富完善产业链。筹建与生物医药产业高效协同的临床研究型医院。加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石油材料研究院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能力。高度重视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建设“车路云网一体化”自动驾驶示范区。大力推进氢能和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建设,积极探索国际航行船舶绿色甲醇加注。系统谋划全方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让完善的产业生态成为临港吸引投资最鲜明的特色。
四、更加着力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重点是对标OECD限制指数和标杆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开放、提高服务贸易能级。建设并运用好“跨境通”“航运通”“法务通”和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功能,高标准建设“国际数据港”、国际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跨境数据便捷、高效、安全流动,更好助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加快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落地建设,深化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大力发展高能级航运服务业,更好发挥刚刚上市的航运指数期货功能。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板建设,打造“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让高水平服务贸易发展彰显出临港开放发展的巨大潜力。
五、更加着力于城市功能完善。重点是办好优质教育、便捷外部交通、增强文体功能,提升临港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年内实现上中东校高中部等3所学校开办、13所学校竣工、13所学校开工,加快筹建新理念、新机制、新特色的高水平上海滴水湖学校。加快推进市域铁路南枫线年内开工建设,深化四团枢纽站、地铁27号线规划研究。亚洲最大室内滑雪场冰雪世界年内竣工、明年投入商业运营,城市综合体育馆年内开工建设。临港是年轻的城,临港更是年轻人的城。
新一轮支持政策主要聚焦三个关键词“特殊”“经济”“功能”。一是聚焦“特殊”定位。突出临港新片区“五自由一便利”的定位,支持临港新片区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在地方事权范围内给予临港新片区一批首创性、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二是聚焦“经济”发展。围绕低碳绿色能源、开放型服务贸易等产业,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提出一批具有针对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和配套措施,加快前沿产业企业在临港新片区集聚发展。三是聚焦“功能”打造。围绕临港新片区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在对外快速交通体系、高品质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提出一批支持政策,推动临港新片区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支持临港新片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试点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支持临港新片区率先推进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低碳城市、加快完善对外快速交通体系、优化对外主要通道差异化收费政策、委托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行使海域使用审批权等8项支持政策。例如,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基于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高水平基础教育学校,以及中外合作应用科技大学和优质民办幼儿园,满足各类人才对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如,支持临港新片区对于实行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试点工程规划许可要件告知承诺制,逐步取消施工图审查。